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文 | 陈智李意安
12月27日,51信用卡与光大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未来将协同传统银行的金融能力和金融科技的数据与技术能力,在联名卡、云缴费、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大数据风控等层面展开深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十字财经进一步了解到,就产品层面而言,双方除将共同推出定制联名卡以外,光大银行也将向51信用卡开放信用卡账单直联、信用卡分期、在线申请等功能,以优化用户体验。此外,双方还将开展一系列金融科技相关的业务合作。
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金融业态也在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大量场景交互来自于线上,导致获客渠道的重心也日渐向线上迁移,前沿科技与大数据能力成为获客与经营的重要支撑点。
从信用卡行业自身的需求来看,其最重要的刚需无非获客和风控。而51信用卡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个APP产品矩阵,聚焦在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借贷撮合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其间沉淀的大量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后的建模,将被挖掘出更大的意义和能量,给金融科技和传统信用卡行业的深度整合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1、获客引流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51信用卡旗下累计激活用户超1亿。其中,作为提供个人信用管理服务的主要载体,截至2018年上半年,“51信用卡管家”APP注册用户达到6890万,与超20家银行合作,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1.19亿。
这款APP从C端用户的信用卡及房贷、车贷、水电等家庭账单管理需求出发,派生出了在线办卡、在线还款及玩卡交流社区等增值服务,并进一步针对个人财务升级需求以及深度普惠金融服务,推出了资金撮合服务,并依据用户属性、市场格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迭代和更新,这些增值服务是信用卡持卡人黏性的重要来源。
对于发卡端而言,与51信用卡合作最直观的影响是在获客层面。
由于51信用卡自身留存的用户在相当比例上已经培养起了较好的信用卡使用习惯,甚至对于不同信用卡所提供的服务和权益的差异都有较为明确的感知。对于银行而言,能实现更为精准的营销。而因为51信用卡因为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借贷撮合服务,除了持有信用卡的借款人以外,也为无信用卡人群提供服务,这部分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族群,未来依然是信用卡聚焦的重点人群。
事实上早在2014年,51信用卡就与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合作实现了在线发卡。申卡服务的背后,51信用卡与传统银行信用卡中心达成了在垂直领域的精细化合作:以C端用户流量为基础,以大数据技术和金融服务经验为支撑,逐渐增加和优化面向B端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以C端撬动B端,同时服务B端和C端的“B2B2C”模式。
同时,随着51信用卡自身在信用卡金融生态的发展,形成了汇聚大数据技术、用户运营等一整套金融科技服务能力,51信用卡由此探索出的聚焦流量的B端服务模式亦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
2、风控加持
上亿用户的数据能量是51信用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基于大数据,51信用卡自主建模,研发了iCredit风险控制系统,用于支撑旗下在线信贷撮合服务的业务发展。同时,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和风控层面,通过精准营销,在有效提升了用户转化效率的同时,实现了风控前置的成果。
与此同时,针对银行业在数字化时代转型升级面临的营销和风控痛点,51信用卡研发了“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和“光锥”风控大数据解决方案。其中,“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凭借技术的力量,尽可能准确预测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实现用户金融需求的深度挖掘,并提供从原点到全生命周期的全链路营销方案;而“光锥”最重要的创新在于离线和实时数据处理的统一,以大幅提高大数据时代下消费金融风控整体迭代效率,对比传统3-6个月的模型迭代周期,可在3-15天内即完成风控模型从变量开发到上线的全过程。
目前,51信用卡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所打造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在账单解析能力、反欺诈能力和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等方面已构建起开放生态,与部分银行合作,在联合产品、联合风控、联合运营等环节提供不同程度的技术输出服务。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曾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谈到未来几年,前沿科技将再造银行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逐步驱动银行发展,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未来的数据流、信息流对银行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成为未来银行的生命线。谁得到了场景、得到了数据,再加上有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谁就将占据银行业发展的最有利地形。因此,银行与前沿科技的紧密结合,能够不断提高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或许是光大银行选择与金融科技机构合作的重要动因。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