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有可能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并不知道图灵测试是什么鬼,但对于反应和表现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想必大家都是相当欢迎的。图灵测试正是测试一台机器人在智能化中是否能够达到人工智能标准的重要测试。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阿兰·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阿兰·麦席森·图灵1950年设计出这个测试,其内容是,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
这样的一个测试在图灵的年代中,的确是相当难以通过的,毕竟当年计算机的运算技术仍然是较为简陋,计算机的数目也是相当稀缺的。不过,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加上存储介质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通过图灵测试似乎成为了可能。在2014年6月,英国雷丁大学宣布其一台超级电脑首次通过著名的图灵测试,成为首个“冒充”人类以假乱真的电脑程序,这对于相关方面研究的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消息并没有引来相当火爆的反响,这样的研究成果也迟迟没有被推进到民用的意思,在笔者看来,其原因更多是因为历经六十年洗练的图灵测试非但没有越辩越明,反而让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个怪圈的自我质问:究竟图灵测试真的有用吗?
让我们回顾图灵测试的要点,重要的要点在于,电脑必须能够在五分钟(一定时间内)的回答中让人难以分辨对方的身份是电脑还是真实的人类(自然语义和逻辑表达的营造)。在过往的情境下,往往穿帮的部分在于身份分辨上。过往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在表达上总是有着逻辑硬伤,不符合自然语境的出现。在这个时候,图灵测试的意义还是相当正面的。
然而,随着计算机行业也意识到此问题的存在,相关从业人员也明白到虽然暂时并不能研发出具有自我演化意识的计算机程序,但在自然语境和语义判断上,还是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努力。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程序在模仿学习上的样本采集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于是好玩的一幕发生了:我们似乎有理由为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而兴奋,认为我们离人工智能又近了一步,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身边的Cortana们正在走在这样的路上,而我们从未认为它们有怎样的智能化表现,最多只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语音助手,其本质只是一个搜索引擎,这显然和我们所期待的格格不入。
更加可笑的是,图灵测试中的时间限定、语义判断其实并不符合一个具备正常社会能力的人去判断对话对象究竟是个人工智能还只是个搜索引擎。除了硬性条件之外,人类还需要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理论,有意无意地支撑评判过程的进行,才能得出真正的结果。因此,图灵测试仅仅从逻辑上出发去判断人工智能的真实度,在本时代中已经无所适从。无论是对于行业发展还是对于大众来说,新的人工智能判断模式应该更加详细严谨,也应该顺应时代需求尽快出现。
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中,图灵测试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衡量机器人智能化的指标。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灵测试的不足逐渐被暴露,何况从逻辑上来说,图灵测试本来就有其说不通的地方。虽然机器人智能化的过程受内外因素制约,但总体来说,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对于维持社会运转有着明显且正面的意义。更加严谨的测试方式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机器人智能化也指日可待。
感谢大家阅读本文,欢迎大家移步至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关注我们每日为你推送的精彩智能资讯!
微信号 | inLife
微 博 | @inLife新媒体
网 址 | http://in.pc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