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财报观影:银行系寿险难扭颓势,农银人寿 失落的世界-嘉禾人寿

财报观影:银行系寿险难扭颓势,农银人寿 失落的世界-嘉禾人寿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最新资讯《财报观影:银行系寿险难扭颓势,农银人寿 失落的世界-嘉禾人寿》主要内容是嘉禾人寿,作者:亦扬曾经分支机构最多、网点最多、总资产最多,现如今却变成了亏损最多。在科幻世界里,一滴蚊子的血液足以让一群庞然大物归来;而在现实世界,虽然流淌着满满的农行基因。,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作者: 亦扬

曾经分支机构最多、网点最多、总资产最多,现如今却变成了亏损最多。

在科幻世界里,一滴蚊子的血液足以让一群庞然大物归来;而在现实世界,虽然流淌着满满的农行基因,但农银人寿离自己曾经的世界愈行愈远……

农银人寿正在离自己的世界愈行愈远。

随着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8年业绩报告悉数披露完毕,五大行旗下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农银人寿是五家险企中唯一亏损的公司,全年净亏损达到7.6亿元。

对此,农银人寿方面表示,此亏损是由于农行在2018年采取新会计准则计算的,与其他保险公司没有可比性。

虽然其他四家均实现盈利,但在当前银保渠道转型大趋势下,背靠五大行的5家寿险公司均出现负增长。

不做大哥很多年

五大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2018年净利润2976.76亿元,同比增4.06%;建设银行2018年净利润2546.55亿元,同比增长5.11%;农业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2027.83亿元,同比增长5.09%;中国银行2018年净利润1800.86亿元,同比增4.45%。交通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736.3亿元,同比增长4.85%。

2018年五大行共赚10088.3亿元,同比增长4.66%,日均赚27.6亿。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对于背靠五大行的寿险公司来说,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五大行的年报数据中可知,截止2018年12月31日,建信人寿2018年净利润6.15亿元;交银康联人寿2018年净利润3.21亿元。工银安盛人寿2018年净利润0.94亿元。中银三星人寿2018年净利润0.35亿元;农银人寿2018年净利润-7.6亿元。其中,建行在财报中明确,建信人寿2018年尚未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这也意味着如若统一统计维度,建信人寿的成绩单或也将缩水。

作为五大行系险企,这5家公司所背靠的银行渠道不分伯仲,尤其是农银人寿,曾几何时,其分支机构和总资产均排在其他四家的前面。如今颇有“颜面尽失”之感。

农行年报指出,2018年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8.1%,主要是由于代客理财和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减少。

事实上,农银人寿的盈利状况一直为外界所诟病,其2012年到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3.20亿元、0.31亿元、2.23亿元、0.18亿元、1.11亿元、-7.6亿元。

总部位于北京的农银人寿最初名为国民人寿,成立于2005年,由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等企业发起设立,在2007年因诉讼纠纷才更名为嘉禾人寿,此后联想控股退出。

2011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宣布入股嘉禾人寿。2012年11月农行入股嘉禾人寿获得银监会和保监会批准,至此农行成为嘉禾人寿的控股股东,并于2013年1月将其更名为农银人寿。

从农银人寿2017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可见,中国农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为43.41%,为第一大股东;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4%,第三大股东为西藏山南世纪金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65%。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农业银行收购嘉禾人寿之时,农银人寿在几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中属于分支机构最多、总资产最大的保险公司。然而,经过5年的发展,截至去年农银人寿不仅把银行系头把交椅让给了建信人寿,还被工银安盛人寿超越。

曾经的银行系“一哥”,面对这样的事实,未免有些尴尬。

背靠大树难乘凉

众所周知,银行系险企在卖出产品方面拥有先天的渠道优势。2018全年保险业数据显示,股东银行代销保险保费收入占“银行系”寿险公司规模保费的比重普遍都在50%以上,交银康联人寿的占比甚至超过90%以上。

财报观影:银行系寿险难扭颓势,农银人寿 失落的世界


据统计,十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02.5亿元,市场份额为7.24%,与2017年基本持平。

而2018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3.92%。银行系寿险并没有超出平均水平,走出独立的走势。

具体来看,“银行系”险企原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中邮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为576.58亿元,工银安盛为336.81亿元,建信人寿为249.07亿元,农银人寿为176.38亿元,招商信诺人寿为150.62亿元。

其次为光大永明为103.44亿元,交银康联为80.18亿,中信保诚为53.85亿元,中荷人寿为46.94亿元,中银三星为28.66亿元。

从原保费收入增速来看,光大永明在2018年增速最高,为46.1%。接下来依次为中邮人寿40.4%、中信保诚28.0%、招商信诺17.5%、中荷人寿16.7%。

值得注意的是,背靠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5家寿险公司全部“躺枪”,不但拖了“银行系”的后腿,还全部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工银安盛为-15.1%、建信人寿为-15.7%、中银三星为-26.0%、农银人寿为-26.1%、交银康联为-38.9%。

随着原保费收入的下降,5家大行旗下的寿险公司行业排名在2018年也出现了下滑。在81家有可比数据的寿险公司中,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康联、中银三星依次列第16位、第20位、第23位、第36位、第53位。

其余五家“银行系”旗下中邮人寿、中信保诚、招商信诺、光大永明、中荷人寿5家公司排名出现上升,依次列第11位、第24位、第26位、第32位、第48位。

渠道转型迫在眉睫

财报观影:银行系寿险难扭颓势,农银人寿 失落的世界


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当下,随着个险渠道与业务价值的关联度越来越高,银行渠道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至3月工银安盛的原保费收入为108.91亿元,较2017年同期同比大降58.57%,虽然后来有所好转,但最终仍以全年保费下降近两成收官。工银安盛认为保费下降的主因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的影响,各银行系寿险公司都进入了压缩趸交、发展期交业务的转型阶段,趸交保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今年情况可能会转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系险企转型的背景之下,通过母行代销的保费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从原保费收入来看,2018年五大行系险企均出现了负增长。原保费收入方面,工银安盛为336.81亿元、建信人寿为249.07亿元,农银人寿为176.38亿元、中银三星为28.66亿元、交银康联为80.18亿。

下滑幅度分别为,工银安盛-15.1%、建信人寿-15.7%、农银人寿为-26.1%、中银三星-26.0%、交银康联为-38.9%。

数据显示,农银人寿保费收入在2018年出现大幅下滑。该公司2015年——2018年原保费收入为144.30亿元、182.89亿元、238.65亿元、176.38亿元。

不仅仅是原保费收入的下滑,五大行系险企的排名在2018年也同样出现了下滑。在81家有可比数据的寿险公司中,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康联、中银三星依次列第16位、第20位、第23位、第36位、第53位。

业界分析认为,虽然银行系险企拥有强大的先天渠道优势,但通常外部依赖性强,一旦遭遇宏观经济政策、资本市场或是合作机构策略等变化,高成本推动和高回报承诺换取的高增长势必难以为继。

过去银保渠道代销的保险产品大多为中短期存续产品,并且销售流程简单。

然而,随着“134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的出台,各银行系险企主动调整保费结构,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压缩中短存续期等偏理财型保险产品。因此,不少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代销的保费明显减少。

另外银行理财产品的起销门槛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理财产品与保险产品的竞争,主要通过股东银行代销保险的“银行系”险企也因此受到非常大的波及,甚至出现了“背靠大树难乘凉”的情况。

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银行系险企在目前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没有独立性,未来一旦“断奶”,就可能出现危机。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