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新版100

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新版100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最新资讯《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新版100》主要内容是新版100,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先生认为100元人民币上的“圆”就是一个错别字,应该写成“元”。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其实,自从中国有了法定的统一货币以后,货币上的“元”都写成了“圆”。,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我们都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为什么新版100元人民币上的“元”却写成了“圆”字呢?这难道是一个错别字吗?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先生认为100元人民币上的“圆”就是一个错别字,应该写成“元”。

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

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其实,自从中国有了法定的统一货币以后,货币上的“元”都写成了“圆”,为什么这样一个“错别字”竟然在中国的货币上流行了100多年的时间呢?这就不得不从明清时期的历史说起。

明清时期,中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银子,但是官方一直没有铸造过全国统一的制式银币,全国各地流通的银两,都是不同地方的人根据本地区的工艺、材料自己铸造的,银两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块不同形态的银锭子,其重量和成色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在使用银子的时候,需要看成色,并且用秤来称,所以这一时期的银子是以“两”作为计量单位的,也被称为银两。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的发达,欧洲国家有大量的制式银币开始流入到中国,这些制式银币被中国人称为“鹰洋”、“佛洋”、“银圆”等等,由于银子是天然的货币,所以当时不存在汇率换算的问题,中国人拿到这些银圆以后,只要看一看成色,称一称重量就可以直接作为货币来使用了。

由于外来银圆的成色、重量统一,且携带方便,而中国传统的银两因成色、重量不一致,在使用时需要切割,甚至是重新熔铸。所以,中国的商人往往喜欢用国外的银圆,而不喜欢用国内的银两。

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

流入到中国的西班牙银圆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国外的银圆更大规模的流入到了中国,严重影响了中国本币的流通和使用,更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废两改元”、铸造统一的制式银币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开始尝试“废两改元”,规定银为本位货币,开始发行银元,《币制则例》同时也用法律的形式对当时的货币单位进行了统一的规定,“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

从此以后中国货币的主币,单位是“元”,名字则为“圆”。

为什么定名为“圆”呢?

圆的繁体字是圓,有时候也写作圜,圜者圆也,《说文解字》解释到:“圆,全也”、“圜,天体也”,凡是环形、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之为“圆”。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铸造了不同形态的铜钱,齐国的铜钱似刀形,被称之为刀币;秦国、魏国的铜钱似圆形,被称之为圜钱;中原诸国流通的铜钱似农具“镈”,被称为布币。

由于凡是圆形的铜钱或银币,往往被称之为“圆”,所以在明清时期,外国流入中国的圆形银币,也被称之为银圆,那么这样一来,清政府在进行币制改革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把银元称之为“圆”。

北洋政府时期铸造的各种银币都被称之为银圆,但当时的银圆并未在全国普及开来,主要的流通货币呈现出以银两和银圆并存的状态,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开始全面“费两改元”,发行新版银币。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规定法币为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并在市场上回收银圆,银圆虽然被放弃了,但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按照惯例依然以“元”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且在纸币上写有“圆”的字样,并且还规定一法币等于一银圆。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从此以后,人民币取代黄金、白银、法币、金圆券以及其他各种外币,逐步在全国流通开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有人说新版100元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你发现了吗?

第五套人民币的背面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依然是圆,在人民币上可以看到“圆”的字样,现在流通的人民币是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面额有100圆、50圆、20圆、10圆、5圆和1圆。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