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经济新闻 >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作为调节对象和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指标是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_作为调节对象和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指标是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经济新闻

下半年以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金融领域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同时,监管层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其背景是“稳增长”的需要,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同比增长6.8%,仍然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但下半年却面临着“稳中有变”的局面。前7个月投资增速已降至1994年以来的新低,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近10年来首次低于GDP增速。

稳增长自然需要货币政策支持,但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却并未完全传导至实体经济。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如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末的2.9%左右降至今年8月中旬的2.6%左右,甚至一度与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R007之间出现倒挂。商业银行明显加大了对二级市场短久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品种的配置,资金淤积在银行间市场。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在上行,银行LPR、信托融资平均利率以及发债成本都在上升,信贷增速也并未相应提升。7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2%,与去年同期和今年1月末持平,3-5月之间曾连续回落,6月和7月新增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均高达16%,升至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增信贷并未尽数投入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有待改善。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看,央行在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能否有效运用和传导出去,还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从资金需求端看,截至7月新增表外融资大幅减少1.75万亿元。加上债券融资受到违约潮拖累,股票融资门槛过高,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只能转向表内,进而导致表内资金竞争激烈。

从资金供给端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由于融资渠道收窄,上半年一些企业都出现流动性问题。相比于经营风险,流动性问题更为隐蔽,且事先识别难度更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只能以降低整体风险偏好作为应对,进而引发信用收紧。再加上受资本、流动性等监管约束,表外资产回表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转不回”、“接不住”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更愿意选择跟国企和大客户合作,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环保企业在这一轮调整过程中融资难度上升,AA级的债券发行成本同比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一些民营企业甚至寻找国有企业合资以获得融资和享受“隐性担保”。因此,“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货币政策不宜“大水漫灌”,而如果要实现“精准滴灌”,则必须疏通传导机制,实现精准投放。笔者认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目前政策也正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

一是货币政策转向边际宽松。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明确宣示不会大水漫灌。这一政策导向,与“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部署彼此呼应。监管层正继续推进“稳货币、严监管、宽信贷”的政策组合,从而为稳增长和防风险创造更为适宜的金融环境。

二是做好政策的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共同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金融委第二次会议提出,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这三条措施,有利于形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密切配合、大中小金融机构各司其职以及为金融监管保驾护航,共同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局面。此外,未来还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和MPA的措施、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适度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以及进一步明确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安排等,做好服务小微企业服务。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金融委第二次会议提出,既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也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8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激励机制”、“优化考核监管”,目的正是通过这种激励导向,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银保监会也专门在网站发文,从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笔者认为,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对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在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的当下,更有其现实意义。但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只能通过金融机构来执行落实,所以关键还在于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使其有能力和意愿来加大信贷投放。

(作者: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 王静文 )

(责任编辑:李伟)

提升金融机构风险偏好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关阅读

  • 小微企业信贷_河北农信集团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丰宁农商银行信贷人员查看农业开发公司淀粉生产流程。 刘思雯 摄 长城网讯(记者 烟成群 通讯员 刘思雯)河北省联社不断加强和改进宏观政策指引,统筹资源,创新产品,有效提升对
  • 泰隆银行宁波网点_浙江泰隆银行宁海支行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2014年初,一项名为“立等贷”的金融产品由泰隆银行悄然推出,这项产品,将泰隆银行原本早已广为人知的“三三制”服务效率又提升了一个水平,实现“20分钟办理一笔贷款,使贷款
  • 青岛创业无息贷款_创业贷20万免息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青岛免息创业贷款 最多能贷多少钱? 青岛创业贷款利好消息!创业贷款额度提高,贴息年限延长至3年,很多创业者心动不已,但是对于最多能贷多少钱却是搞不明白,网上的资料这个说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