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金融新闻 >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南方都市报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南方都市报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两个年轻的女人,因为做了不该做的手术,不仅在脖子上留下了难看的一刀,还要面临终身服药、内分泌紊乱的境遇!

35岁的阿贤在体检时发现一个1公分的甲状腺结节,在医院仅仅做了个B超,医生就让她做手术,结果手术完才发现结节是良性的,根本不需要手术!

28岁的小美在体检时也发现有个不到1公分的甲状腺结节,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结果确诊良性,三甲医院的医生建议她定期观察即可,不用手术。可是担心癌变的阿美又听说这个结节可能有10%--30%的机会癌变,便跑到另外一家医院做了手术,结果发现是良性结节,白挨了本不需要挨的一刀!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

记者近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获悉,随着甲状腺结节的高发、诊疗的不规范和检测方法的不充分,在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基层医院甲状腺结节过度治疗的现象日趋严重。很多不需要手术的人结果都进行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与会专家为此呼吁,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上要规范治疗、精准治疗,患者也不要因为过度紧张而失去理智。

“近年甲状腺结节成为一种常见病,这与大众体检意识提高有关。”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表示,“因为体检中的触诊和高分辨率的B超都能早期发现病症。”

中国癌症杂志》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自从超声检查普遍应用于体检后,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从4%快速上升至19%~67%。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1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多见。

与会专家表示,在甲状腺结节中,80%~90%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甲状腺组织增生和退行性疾病,不属于肿瘤,也并无手术适应症。只有出现概率为5%~10%的甲状腺癌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另外,还有10%左右是其他良性结节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通常也不需要手术。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
图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

高明表示,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是早期明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经过规范化的诊治大多数患者都能长期存活。

然而随着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激增,很多人一旦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都会非常地紧张。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对甲状腺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一个判断?

我们看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杨安奎教授的精彩视频:

目前,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也不断增多,然而,在患病率不断增长的同时,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的声音也不断增加。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对甲状腺结节的过度治疗现象。

据《中国癌症杂志》的报道,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甲状腺疾病手术统计报告显示,9216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仅占10%,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等良性结节占90%左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关海霞表示,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病,触诊检出率为3%~7%,高分辨率的B 超检出率为20%~76%,其中真正能确诊是甲状腺癌的仅占5%~15%。当超声检查怀疑结节可疑恶性时,需要做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这是目前国内外公认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可靠的手段。术前FNAB 检查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结节手术,并帮助确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

“我国相当数量的医院超声和细胞学诊断水平不高,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术前无法区别结节的良恶性质,加上患者的恐癌心理,以至于部分医师对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都进行手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对患者的外观和功能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欧阳能太表示,甲状腺结节的规范诊疗十分重要,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除了超声检查、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于难明确良恶性的结节还可以对穿刺标本做分子标记物检测,不仅可以进一步辅助明确结节的良恶性和判断肿瘤的侵袭性,甚至对晚期甲状腺癌(合并肺转移或骨转移等)靶向治疗具有指导作用。通俗的说就是,B超怀疑恶性的要做穿刺,穿刺细胞学不能确诊或者是需要制定精准手术治疗方案的,最好能进行分子标记物检测。

据了解,分子标记物检测是近几年比较新的一个检测方法,尤其是二代测序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基因的检测,目前该项技术在广州只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少数医院开展。

“这是因为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有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是无法确定其良恶性。”欧阳能太称,根据Bethesda 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将细针穿刺检查中,不能明确诊断的良恶性结节分为3 类: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Ⅲ类),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Ⅳ类),可疑恶性(Ⅴ类)。对于此三类的结节手术切除后诊断恶性肿瘤比例仅为 5%~30%之间,并且即便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大部分都为侵袭性低、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因此很大一部分罹患不确定类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经历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和经济负担。

不该做的手术却做了!甲状腺结节存在过度治疗,专家呼吁规范诊疗
图为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欧阳能太。

为解决上述问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携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合作,正式启动“甲状腺肿瘤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此项目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牵头,包括浙江省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同参与。

牵头人高明表示,项目方案分为诊断和预后风险评估两个部分。诊断部分应用二代测序(NGS)通过对甲状腺结节人群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与甲状腺结节Ⅲ、IⅤ人群的分子病理特征,有效识别良性结节或提示为恶性肿瘤,预后部分是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转移的分子病理特征研究,对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发病风险的精准评估、肿瘤分型的准确诊断、临床预后的精准预测以及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动“甲状腺肿瘤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意义何在?二代测序(NGS)是基因检测吗?它的开展到底如何帮助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减少白挨一刀的境遇?请看高明和欧阳能太两位专家的精彩视频。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 廖嘉志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