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金融新闻
作者:罗曼
同样是新股,命运却大不同。这家金融科技公司2006年成立,苦熬12年方登陆港股资本市场,然而上市首日股价盘中即告破发。
(图为维信金科首席执行官廖世宏先生,拍摄/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维信金科上市首日股价破发
维信金科此次发行价为20港元/股,募集净额11.9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维信金科此次上市保荐人为瑞信、高盛及JP摩根,根据基石投资协议,基石投资者Infinite Benefits Limited已认购392.5万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已认购758.74万股。
时报君(ID:wwwstcncom)从可靠信源消息确认,拥有重庆“李嘉诚”之称的张松桥以及内地富豪分众传媒江南春成为锚定投资者斥资认购,江南春个人此次认购至少2000万美元股份。
然而豪华阵容“护价”,却依然没能阻止下跌,上市不到半小时股价便破发,且一路走低,盘中最大跌幅达到6%,收盘虽然上涨2.25%,但这个走势大家可以看看,强行拉升的嫌疑非常明显。
对此,智通财经分析师谢俊向时报君表示,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包括资金面趋紧以外,还有公司定价可能高于投资者期望,估值偏高,所以维信金科首日破发属意料之中,但并不代表这家公司业务前景不好,事实上信用卡消费信贷这块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美国的消费信贷(不含房贷)占GDP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不含房贷)占GDP比例目前不到10%,但每年以10%-20%的较高增速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参与者是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在最近几年,更多的是银行之外的参与者快速发展,包括像维信金科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
招股书显示,维信金科信贷产品主要有三大类: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及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均为分期付款产品,其中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贡献大部分利息收入。客户群体主要面向持有信用卡并有征信记录,但未得到传统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优质及近乎优质借款人。
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维信金科的注册用户数为4840万,其中3410万名用户的身份已经得到核实,超过84.3%在央行征信中心有信用记录,总贷款量245.4亿元人民币。
2015年、2016年、2017年,维信金科分别实现营收10.6亿元、14.3亿元、2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9.6%,2017年度经调整净利润为2.9亿元。
其中营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和其他撮合费用,自2015年至2017年底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3.22%、89.6%、86.3%。
维信金科首席执行官廖世宏向时报君表示,公司自成立发展至今12年来并非P2P模式,维信金科的借款资金来源100%来自于持牌的金融机构。公司的业务核心在于,通过金融技术手段所构筑的风险定价能力,为资金需求方和持牌金融机构所做的信贷服务匹配。
根据最新招股书,维信金科2015-2017年3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的逾期金额分别为4.77亿元、5.88亿元、11.5亿元,逾期率分别为10.5%、8%、8.7%。
廖世宏向时报君表示,招股书中披露的逾期率实际上并不算高,并属于可控风险。
金融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面临“破发潮”窘境
维信金科上市首日破发并非孤例。6月15日,号称“第三方支付第一股”的汇付天下开盘便跌穿了7.5港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汇付天下最终报收于6.62港元,上市首日跌幅达11.73%。
招股书显示,汇付天下的业务主要分为支付服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两大类。支付服务主要包括POS、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部分。金融科技服务是指向互联网金融提供商及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主要包括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
2015年至2017年,汇付天下的收入分别为5.56亿元、10.95亿元和17.26亿元,净利润2015年亏损760万元,2016年-2017年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和1.33亿元。
细看其招股说明书,不难发现汇付天下的收入结构过于单一,政府补贴更是占到净利润两成,2015-2017年,汇付天下分别获得4640万元、2970万元、3180万元的政府补助。2015年,在取得政府补贴之后,汇付天下业绩仍然亏损,2016、2017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25%、23.95%,其盈利模式有待商榷。
虽说港交所向新经济公司敞开了大门,但在成熟的港股资本市场,要想获得投资者肯定依然要靠业绩说话,如果估值过高,再加上面对国内对于金融科技类公司监管不明确,盈利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不确定等风险因素下,投资者自然不会买账。
比如被称为港股“新经济五剑客”的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雷蛇、平安好医生在上市前备受投资人青睐,出现超额认购等情况,但上市后五家公司股价迅速下跌,平安好医生上市第二天就跌穿发行价。
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内地金融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步伐,与美股相比,港股市场不存在文化层面的障碍,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港股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且香港上市制度的改革也进一步吸引大量企业选择港交所上市。
目前国内51信用卡已经于3月份提交上市申请,借贷宝也多次对外表示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或2019年初登陆港交所,当然还包括被市场热议的蚂蚁金服、点融网、挖财网等。
然而,在互金公司上市潮中,也质疑声不断。有媒体指出,不少互金公司业务还不符合规范,借贷利率依然在36%以上,甚至还存在变相现金贷的问题,为何要争抢上市?
原因无外乎两点。原因之一是国内的金融监管力度加强。2017年被称为整个金融行业的整顿年。深圳某互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其赴美上市的意义不是为股价和融资,而是为了获得背书,以便获得更大可能性的监管认可,也借此机会增加自己的合规运营实力。
此次的赴港上市潮,亦面临了同样困境。一家拟赴港上市的互金公司董事长坦称:上市和没上市的区别在于,从监管角度来讲,一旦上市之后,即使验收整改没通过,也肯定会放宽验收期限,上市本身也是在给平台背书。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东也曾对证券时报表示,大家可能都想着赶在整改验收前能够顺利上市,此时对他们来讲,只要上市,公司顺利备案的筹码就大大增加,因为牵涉的面太广。
原因之二则是同业之间的竞争追赶,上述互金公司董事长表示,“已经被赶超了,我们要加快速度”。于是有计划上市的企业正在加快进程,没有计划的企业也已经开始将计划上市提上日程。前有监管政策向上拔,后有同业竞争者向前逼,互金公司便因此纷纷走向了上市之路。
但,上市真的就是免死金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