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人民日报批建行故意"藏存单"-建行存款

人民日报批建行故意"藏存单"-建行存款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最新资讯《人民日报批建行故意"藏存单"-建行存款》主要内容是建行存款,近日,同事的母亲去建行北京某网点办业务,想把手头几万元现金存成3年定期存款。营业员却给出一个“神”答复:“没有存单,办不了这项业务。”老太太一听就蒙了,到银行存钱取钱几十年,还真没听说因为“没存单”就存不了钱的。她赶忙向营业员打听,那“存单”什么时候能有?,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人民日报批建行故意"藏存单"

近日,同事的母亲去建行北京某网点办业务,想把手头几万元现金存成3年定期存款。营业员却给出一个“神”答复:“没有存单,办不了这项业务。”老太太一听就蒙了,到银行存钱取钱几十年,还真没听说因为“没存单”就存不了钱的。她赶忙向营业员打听,那“存单”什么时候能有?附近别的网点有“存单”吗?营业员的回答是:“我们这儿已经3周没有3年期的存单了。别的网点也难说,要不你存1年期的吧。”老太太很郁闷:1年期的利率能跟3年期的比吗?!

就这样,一笔送上门的“买卖”被银行拒之门外。虽然这可能只是个案,但还是令人费解:啥时候银行存款“存单”变成了限量供应?不收利率相对高的定期存款,到底是因为没有“存单”,还是要以此为借口逼客户办利率低的定期存款甚至活期存款,银行少付利息?

按常理来说,现今金融脱媒加剧,银行存款分流,拉存款竞争已经“白热化”,有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对银行来说本是求之不得,为何竟有银行对送上来的“肥肉”视而不见呢?不管是什么原因,从这件事情上都可隐约看到银行“店大欺客”的傲慢,你想办的业务办不了,不办你爱去哪去哪。这样的态度和做派,让人不禁要问:银行不要客户,要什么?银行没有了客户,还有什么?

实际上,随着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加快发展,一些银行正在出现客户分流的情况,某大行高管甚至感慨:银行是“弱势群体”。从资产规模来看,银行动辄上万亿元甚至上十万亿元,很难看到其“弱势”,但从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平来看,确实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相差不小。金融改革推进,政策庇护不再,垄断地位松动,各种创新理财纷至沓来,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如果束手无策自甘落伍,那真的离“弱势”就不远了。

特别是今年,金融改革行至深处,政策落实即在眼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就要完成“最后一跃”,存款利率今年会全面放开,利差保护的“藩篱”被实质性打破;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经开业,今年上半年就将正式对外营业,全新的运营模式刷新了传统银行创新的内涵;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实施,银行走向市场,对其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改革举措将银行一把推向市场,接受历练。享受了多年政策优待的银行业,如今一脚踏入市场,还得抓紧适应和学习,原有的优越感其实早应抛弃。

虽然经营压力激增,但新的市场机会还是不断涌现,改革利好为银行业提供了新舞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而企业“走出去”自然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可以预见,“一带一路”会为银行业带来大量的优质项目和新契机;人民币国际化屡上新台阶,伴随人民币“出海”,中国银行业将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和合作,逐步被国际市场和国外企业所认识、接纳;自贸区逐步开设,区内金融改革创新不断,银行业在此有了一试身手的好机会,也将国内国外业务打通联动……市场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在为银行业打开另一扇门,就看谁能顺应这种变化,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银行让人羡慕的好日子已经过去,利润增幅进入个位数时代。改革不会止步,市场化方向不会变,银行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找到新机会。但适应和转型并非仅仅是“高大上”的调整业务方向、开拓新的市场,更应当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服务细节上。服务再小也不言小,映射的是银行的心态和姿态。(转自: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