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蒋经国:从白色恐怖的干将到民主转型的功臣-黄文雄

蒋经国:从白色恐怖的干将到民主转型的功臣-黄文雄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蒋经国:从白色恐怖的干将到民主转型的功臣-黄文雄》主要内容是黄文雄,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他的一生富有复杂色彩,而他的复杂不仅仅限于1948年的“上海打虎”(惩治贪污和稳定上海金融),15岁时受吴稚晖启发,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邓小平是同学,还居然喊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27岁回到中国,在江西试验“赣南新政”,给全中国做了一个样板;39,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蒋经国:从白色恐怖的干将到民主转型的功臣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他的一生富有复杂色彩,而他的复杂不仅仅限于1948年的“上海打虎”(惩治贪污和稳定上海金融),15岁时受吴稚晖启发,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邓小平是同学,还居然喊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27岁回到中国,在江西试验“赣南新政”,给全中国做了一个样板;39岁随父亲蒋介石败退台湾,成为白色恐怖统治的干将,蒋经国在父亲授意下实行恐怖统治。

据资料显示,从1949年到1987年共抓捕29000多人,38年间处死4500人。蒋经国认为,这是为政权求生存所必要的。即使他在台早期狠辣的统治手段备受质疑,但是却不影响台湾人对这位被称为“台湾威权政治的终结者,民主体制奠基人”的美誉,对此,马英九感慨道:“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肆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实际上,早在1972年蒋经国出任台湾“行政院”院长后,标志着“蒋经国时代”的悄然来临。1975年蒋介石死后,晚年的蒋经国真正掌握实权,台湾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

在美遇刺,扪心自问

说起历史转折中的蒋经国,还得从1970年说起。时年4月24日,当地时间中午12时10分,“行政院副院长”任上访美的蒋经国,在严密护送下抵达纽约广场大酒店享受午宴。突然人群中冲出一穿风衣男子,在蒋经国身后拔出手枪,大叫“为台湾人报血债冤仇!”人高马大的美国警察闪电般托起其手腕,子弹偏高射入墙壁,刺客未及开第二枪,就与同伙被一起制服。后来查明,刺客是台湾来美留学的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黄文雄憎恨蒋氏政权,父亲在台湾早年白色恐怖中入狱。留美后,黄迅速成为“台独联盟”成员,企图报仇雪恨。

美国遇刺的那一刻,深深地刺痛了蒋经国。事后,保护蒋经国的那位便衣警察获赠蒋随身携带的昂贵手表。蜂拥而至的美国记者请蒋经国发表遇袭感言,蒋神态从容镇定:“这些怀有异见的人,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向我陈述,我一定接见。至于这两个被逮捕的无知青年,我希望美国把他们释放。”但蒋经国回到台湾后,黄文雄即被列入重点看顾的海外黑名单,情治单位对黄的家人也一直“照顾有加”,只是美国的法律制度最终成就了蒋经国的仁慈。

虽然蒋经国多次表现出对此事的大度,仿佛若无其事,但枪击事件的巨大刺激令蒋经国终身难忘,以至于此后经常嘀咕“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中,他开始注重改善经济民生,让台湾人民享受到政权的好处。

经济改革,振兴台湾

由于在美遇刺一事改变了蒋经国的态度,他觉得如果民众过不上好日子,再强大的政权统治也无法得到民心民意,于是他将经济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位当政,克勤克俭,调整政策,勤政为民。

首先,实施“本土化”政策,开始大幅度起用台籍人士到党政上层权力机构任职,这有利于整合台籍政治精英,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省籍”矛盾,也扩大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基础,维护和巩固了国民党在台的统治地位。

其次, 1972—1980年,鉴于当时石油危机爆发,岛内基础设施相对不足,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在外需不足、内需旺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加快重工业发展成为应对石油危机对岛内造成的冲击,促进岛内产业升级最为有效政策。

蒋经国先是制定了“经济建设六年计划”,1973年他又宣布将从次年起以五年时间完成九项重大工程,再加上后来的核能发电厂,合称为著名的“十项重要经济建设”(简称十大建设)。“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成效在短期内就显现出来。台湾“行政院”经过研究后,于1977年9月23日对外宣布在“十大建设”基础上推行“十二项建设”。 这些政策促进了岛内投资与经济的增长,稳定了岛内的经济和物价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增长。

第三,1981—1989年,从石油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台湾,面临着从低级外向型经济向高级外向型经济转变。为了使策略性工业能够顺利完成,蒋经国设立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推出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推行“三化”即“经营自由化”、“经济国际化”、“管理制度化”,并且落实台湾“产业升级、科技兴台”政策,带动台湾经济发展,比如在硬件建设上,包括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港口、铁路电气化、大钢厂、大造船厂、石化工业和核能电厂等等,客观上为台湾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在此,不得不提的是蒋经国的施政原则,政府帮助企业界赚钱,但官员不能和企业家“打成一片”,以维政治风气之清明。他不是只要求别人,而是自己也以身作则。当时有位“立法委员”,是他莫斯科大学同学,平时会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此公应一银行之请,挂名担任董事长,蒋立即与他划清界限,不再往来,以免外界猜测他与金融界有何瓜葛。

自1951年到1970年的前20年,台湾人均GDP仅从137美元上升到364美元,但从1970年到蒋经国离世的1988年,近20年间的人均GDP已变成7097美元,1978年人均国民所得1400美元,城市人口占到41.9%。尤为难得的是,蒋经国主政年代,社会始终未出现贫富分化随经济增长而加剧的情形,在几乎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基尼系数一直低于0.3,中产阶级占全民总数51%。为世界人均收入分配差距最小的社会之一。

蒋经国59岁开始担任政府首脑,在他执掌台湾的20年时间里,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均富奇迹。同时,社会风气好转,企业素质大为提高,全社会朝气蓬勃,有人说那是一个台湾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振奋时代,企业的第一单海外业务,家庭添置的第一台电视机摩托车,个人第一次到海外当观光客,国民第一次棒球队夺得世界冠军的扬眉吐气……人们怀念那个最美好的年代。

此外,蒋经国重视民情,勤访民意,除了经常下乡与百姓面对面接触,他年近古稀方接过大位后,在台湾各穷乡僻壤探求民隐,常会脱下鞋子涉水而过。即使身遭患糖尿病的苦痛折磨,外出视察时,依然会饿了直接向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即便终生与蒋氏父子为敌的台湾学者李敖亦做过统计,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为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他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慰问。 1987年,蒋经国与12个“台籍耆老”谈话时,身段已较当年大为柔软:“我已经是台湾人。”在台湾住了近40年的蒋经国终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拉近了民众之间的距离感。

风云变幻,统治危机

台湾经济的腾飞,让民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物质条件不断地提高,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局的稳定,运用行政的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暂时的稳定并没有解决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没有建立经济持久发展的机制,贪污腐败、家族政治、官商勾结等都削弱了当局的合法性资源。

伴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革,台湾民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政治意识觉醒,开始争取自身的政治权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台湾社会运动迅速发展。许多民众展开自力救济运动,包括“公民不服从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学生运动、宗教运动、消费者保护运动等,在方式和诉求手段上逐渐升级,高压统治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政治革新方面的呼声不断地高涨,对于处于历史转折点的蒋经国中,他也在不断地思考台湾的未来,台湾到底何去何从?

此外,还有国际时代背景不可忽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浪潮席卷全球。在亚洲,韩国民主斗士金大中与其他民主人士一道,誓死反抗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独裁政权。1986年2月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政权被推翻,更成为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在台湾,1979年12月10日,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在高雄市组织数千民众举行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民众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要求民主与自由。军警奉命镇压,酿成双方近200人受伤的“美丽岛事件”。“美丽岛事件”是台湾民主的里程碑事件,客观上为加速台湾转型添注了正能量。

实际上,蒋经国晚年可谓是多事之秋,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面对美台“断交”,国民党政权面临法统危机,人心思变。大陆改革开放,缓和两岸关系,对国民党政权造成很大的冲击力。作为曾深受儒学教诲的蒋经国,促使他再次自省,那就是耸人听闻的“江南事件”和“十信弊案”,两案中均有政府高官涉及。江南事件又称“刘宜良命案”。1984年10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旧金山江南住宅附近,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旅美华人江南写了《蒋经国传》,由于该书披露了蒋氏父子一些鲜为人知的丑闻内幕,引起蒋氏家族的仇视,对此,国民党当局极为恼怒,视江南为国民党叛逆,必欲除之。10月15日在住所附近被枪杀,此案轰动一时。后来,追查牵涉到蒋经国父子,世界舆论哗然……江南事件和十信弊案使国民党的体制弊端彻底暴露。岛内信心危机加剧,“疏离感日渐加深”。

顺应潮流,政治革新

许多人要求蒋经国改变僵化、保守的政策。因此可以说,这两个案件是蒋经国下定决心进行“政治革新”的导火索。蒋经国将于右任赠的对联作为座右铭:“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晚年,糖尿病缠身,他几不能直立,靠轮椅代步,自知来日无多,为国民党长久利益计,不能不采取更适应潮流的做法,并且“向历史交代”,开启了让台湾脱胎换骨的革新。

1986年3月底,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主张,蒋经国分别约见一些国民党元老、党政军高级领导,向他们说明进行改革的意义和决心,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放眼向前看,逐渐化解了他们的怀疑和忧虑,加快了研议的议程,强调“要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革新”。会议决定调整政策,包括调整决策机构、组织革新小组、革新党务、解除戒严——台湾社会开始“解冻”;开放党禁——台湾迈向多党竞争的政党政治;报禁——言论有了自由表达;实行地方自治法制化、推动党务革新等。台港舆论界一致认为“国民党以今春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为契机,也下了求变的决心”。毫无疑问,这些“新政”的实施,虽然必会推动国民党向现代民主政党转型,但是,不解、怀疑、阻力的存在是必然的。 当时,蒋经国推行的民主改革,必然触及各方既得利益者的特权,招致种种反对和阻力。在蒋经国签署解除“戒严令”前后,国民党内许多人向蒋经国提出质疑,担心开放党禁报禁之后,国民党会否丢掉权杖?会否就此亡党?会否“天下”大乱?……“国策顾问”沈昌焕提醒蒋经国:“这样做,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淡定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蒋经国还说过:“世上没有万年的执政党,即使被人民选下台,将来政绩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选上。”在2000年大选时,国民党被多数台湾民众抛弃,成为在野党。国民党下台后,经过痛定思痛,割痈去疽,在2008年被台湾民众重新举上执政之位,验证了蒋经国的预言。蒋经国在一次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上明确作答:“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执政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做法,在民主宪政体制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才能与民众永远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经国晚年推行的政治改革,标志着台湾政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整个“宪政体制”的改革等问题并没有涉及,但蒋经国推行的政治改革使台湾的政治生态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回归宪政”成为可能。 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由他开创的政治转型事业继续深入。1991年4月,台湾制订了“宪法增修条文”,废止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1992年5月,废止了“阴谋内乱罪”和“言论内乱罪”。1994年12月,省长及台北、高雄市长直选。1996年3月,首次“总统”直选。 今天的台湾,民主竞选、分权制衡、舆论监督、结社自由、地方自治,被称为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美国总统布什2008年3月22日致马英九贺函)。

此外,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台海关系一直是复杂的问题。蒋经国经历过对大陆政策的矛盾和抗拒的心态,使得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充满了犹豫和摇摆,但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追求统一的立场是坚定的,对“台独”势力始终保持警惕,采取了严厉的压制和防范措施。后来,台湾对大陆政策也进行了缓慢的调整,首先在两岸民间交流上放宽了限制,默许台湾人士以民间身份与祖国大陆接触,两岸民间交流姗姗起步,这为两岸关系的解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来的大陆探亲,大陆经贸往来频繁,两岸关系得到了缓和与发展。

毋庸置疑,蒋经国在台湾当权十三年,虽然这时期的改革只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体制内的改良性变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对台湾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管是政治、经济、思想还是台海关系,在蒋经国的指引下,台湾在磨砺中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尘埃落定,任人评说

天命不可违,一代“政治强人”蒋经国由于多年操劳,身体消耗大,晚年积劳成疾,1988年1月13日下午1时50分左右,以专制手段来结束专制制度的蒋经国病逝于台北市“七海官邸”,成千上万的台湾人自发地在街头列队向蒋经国鲜花致哀。报载是日台湾,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台湾全岛,鲜花售罄,一枝难求。

听到经国逝世的消息,邓小平立刻召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表示,当蒋经国依然健在时,“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台湾的历史进程中选择了蒋经国,在历史转折点上,台湾社会的民主转型,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宁静的过程,没有大规模的暴力与流血,这当然是政府与民众的智慧。当然,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一样,蒋经国晚年的政治改革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说蒋经国开启了台湾民主化言过其实,只是他站在历史的关键点上,认清了天下时势,做出明智的决定,功不可没。马英九在蒋经国逝世15周年时发表的追思文章《历久弥新的身影——蒋经国》中说:“15年来,在任何一个‘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经国先生始终高居第一。”因而台湾民众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不会忘记历史转折中的蒋经国先生。

相关阅读

  • 粤军并非仅指广东地方部队-热门番号

  • 百色金融新闻网经济新闻
  • 热门番号,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这种趋势并没有得以改变,反而更加严峻。军队为军阀把持,以省名简称地方的部队,“晋军”、“川军”、“桂军”、“粤军”、“东北军”等称呼地方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