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邮储银行:邮政“摇钱树”为何独立上市-邮政基金

邮储银行:邮政“摇钱树”为何独立上市-邮政基金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邮储银行:邮政“摇钱树”为何独立上市-邮政基金》主要内容是邮政基金,刚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的中国邮储银行,是目前国内唯一还没有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东方IC/图)与其他商业银行迥然不同的是,邮储银行的网点分布绝大多数在县一级地区,这缘于其和邮政的天生结合。邮储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委托非银行机构办理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邮储银行:邮政“摇钱树”为何独立上市

刚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的中国邮储银行,是目前国内唯一还没有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东方IC/图)

与其他商业银行迥然不同的是,邮储银行的网点分布绝大多数在县一级地区,这缘于其和邮政的天生结合。邮储银行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委托非银行机构办理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

为什么邮政集团会同意邮储银行在海外上市呢?只能理解为邮储银行有增加资本金的需要,而这种资本金的扩充是邮政集团所不能给予的;其次,股份制改造可以改变单一企业集团控制的局面,这是监管部门多次建议的;第三,邮储银行在银行方面是一个新手,做成一家稳健的银行,离不开外部的支持。

沉在县城的银行巨头

2016年7月4日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向香港证券交易所呈报了上市申请材料。如果进展顺利,该行可能最早于9月或10月进行IPO。邮储银行将是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之后,最后一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巨头。

截至2016年3月,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7万亿元,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到6.7万亿与2.7万亿元。约一万亿美元的存款,按中国大型银行的标准衡量,并不算很大,但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这已经是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和捷克四国GDP的总和。

邮储银行计划通过向投资者出售至多五分之一股票筹资70亿-100亿美元,多家媒体预测,邮储银行上市将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也是全球自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上市以来的最大一次IPO。

目前邮储银行的网点有四万多个,个人客户达到5.05亿,占全国人口的1/3。以每十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计算,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密度为1.2个,邮储银行则达到2.9个。

但与其他商业银行迥然不同的是,邮储银行的网点分布绝大多数在县一级地区。上市申请材料显示,邮储银行的网点已经覆盖中国所有城市和98.9的县域地区,其城市网点与县域网点的比重为3∶7。而且分布均匀,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大约各占30,东北地区11。

邮储银行的网点多且下沉,缘于其和邮政的天生结合。中国邮政的网点可以做邮储银行的代理,银行向邮政支付代理手续费。在邮储的4万个网店中,代理与自营的比例略大于3∶1,邮局代理吸收的个人存款也占到了邮储银行的70以上。

在城市生活的人也许对邮储银行陌生,但是从农村来的人们对它却很熟悉。来自安徽农村在上海做钟点工的周女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哪怕到城市里工作她们还是习惯用邮储银行,因为在老家的镇子里就有,“在那个绿色的网点里,可以邮寄包裹,也可以顺便存取钱。但是其他银行镇里没有,要赶几十里地到县城存取,不方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是邮储银行外部监事,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有人说邮储银行网点多是包袱,也有人说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此前其他商业银行撤回了县域网点,现在看到县域发展快,又往回设。他认为,在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背景下,网点多并非劣势,“就像修高速公路,一开始不挣钱,但是车多了不就挣钱了吗?”

同时他认为,邮储银行专注于小微业务、“三农”客户,也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相符,是未来整个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路径,“在这个层面上,邮储银行有先发优势。”

脱胎于邮政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在描绘过去慢生活的同时,也部分揭示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诞生起因。

最早,中国的银行没有异地转账业务,只能通过电汇(电报汇兑)方式,将汇款人的款项通过电报传给目的地分行,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数天时间。大量的邮政汇款业务,以及对异地汇款时效性的要求,催生了邮政储蓄业务。

同时,邮政网点遍布全国,一个地方可能没有银行,但往往至少有一家邮局,“点多面广”的特点使得邮政具备发展银行业务的天然优势。

不仅在中国,大部分国家的邮政企业都有银行,市值堪与中国工商银行媲美的美国富国银行和一度占据“全球最大存款持有者银行”的日本邮政银行,都是邮政企业创办的银行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邮政储蓄业务停办,邮政继续办理汇兑业务。直到1986年,邮政储蓄正式恢复,当年3月,原邮电部成立邮政储汇局。

在当时,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是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的,人民银行向邮政支付手续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最初的邮储实际上是作为国家吸收资金的渠道,当时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缺乏用于投资的资金,于是利用它把资金汇集起来做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所以,邮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一个储蓄机构,没有自己融资和发放贷款的功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

1990年,邮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的缴存存款关系有了改变。邮政储蓄由代办转为自办,邮储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给邮储,邮储由此开始“吃利差”的时代。在这两个阶段,可以说邮储的收入来源是央行。

2003年,国家再次调整邮储转存款的政策,改变邮储资金全额转存央行的模式。实行新老划断,过去的资金仍由人民银行支付利息,新增资金则由邮储自主运用,自此邮储开始了资产业务的市场化经营。

两年后,国务院印发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任务,要求邮政与邮政储蓄两块业务分账核算,成立后的邮储银行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调控和监管,财政部进行财务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

终于,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挂牌。至此,中邮储正式从邮政系统分离成为独立的公司。

对于这一系列转变,曾刚解释,进入1990年代后,国家资金来源已然很多,邮储作为国家吸收建设资金的功能在慢慢弱化。同时,它已经有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和非常多的分支网点,就有了把它向金融机构转化的需要,所以从邮政储汇局到邮储银行的转变就自然发生了。

独立之路

事实上,邮政储蓄从邮政系统划拨出来的过程并不顺利,其中一大原因是邮电分营后,邮储业务事实上成为了整个邮政系统的主要利润支撑。

一位曾就职于人民银行的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在1990年代中后期,高层实际上已经一直在酝酿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然而却一直搁置拖延了将近10年。

2004年,经济学家巴曙松、钟伟曾在《南方周末》撰文指出,邮储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42,有的地方更高达60-70,邮储人员占邮政从业人员的32.8,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将邮储从邮政系统完全分离是相当困难的。

“邮政储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家对邮政系统的一个补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邮政体制改革”课题组的课题协调人和执笔人李佐军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据财新报道,在邮储银行31个省级分行行长中,绝大多数仍兼任所在地省级邮政公司党组成员或党委委员。南方周末记者也发现,邮储银行的6名高级管理层成员里,有5人此前始终就职于邮政系统,其中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同时任邮政集团总经理;行长吕家进,同时任邮政集团副总经理。

“邮储的人员都是邮政出身,网点依赖邮政,行政受邮政管,资金来源也是邮政,其利润也归邮政所有,可以说是邮政集团的摇钱树。”一位熟悉邮政系统的知乎网友总结。

但是,邮政、邮储分离,是邮储银行迈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必然路径。2012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并经银监会、财政部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邮储银行爆出重量级新闻,它向瑞银、中国人寿、中国电信、蚂蚁金服、摩根大通及深圳腾讯等10家战略投资者,发行116.04亿股新股,占已发行股本的约16.92,募集资金人民币约451.4亿元。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原首席金融专家王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邮政是不会轻易放手邮储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做邮政一般都亏损或是微利,银行都是盈利的,它们之间有交叉补贴。邮储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然而为什么邮政集团会同意邮储银行引入战略投资,在海外上市呢?只能理解为邮储银行有增加资本金的需要,而这种资本金的扩充是邮政集团所不能给予的;其次,股份制改造可以改善邮储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单一企业集团控制的局面,这也是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多次建议的;第三,邮储银行直到最近十年才开始办理贷款,在银行方面是一个新手。现在它有巨额的存款资金,要保证资金安全,做成一家稳健的银行,离不开外部的支持。

王君认为,股份制改革之后,邮政集团要从邮储银行拿钱,只能根据自己的出资额来获得红利分配。如果未来资本升值,可以享受资本利得;如果出现亏损或资本金严重不足需要补充,它将不得不让渡更多的股份甚至控制权。

银行业“新手”

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的硬性指标。根据银监会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自邮储银行成立起的2007年至2015年,作为唯一股东的中国邮政集团不断补充邮储银行的资本金,从最初的注册资本200亿元,逐渐增加至570亿元。但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阻碍,银监会也多次发文,要求邮储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开出的方子是“推进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

从2013年至2016年一季度,邮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离红线很近的8.84涨到了10.26。根据最新数据,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8.35。

然而,上市申请书显示,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邮储银行应在2016年底达到4的最低杠杆率要求,但截至2016年3月底,其杠杆率为 3.47。若其未能满足资本充足和杠杆率的要求,银监会可能限制其贷款及其他资产的增长,拒绝批准新业务或限制其宣派股息。

邮政集团之所以“忍痛割爱”选择为其引入战略投资者,起码是出于补充资本金、达到银行业监管要求的目的。

而在银行经营的数据方面,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1,明显低于其他商业银行,目前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率为1.73。

另一方面,其存贷比(客户贷款总额比存款总额,实际上是贷存比)也明显偏低,为39.60。这一数据显示了邮储多年来在存款方面的积累,以及2007年成立银行后才开始做贷款的新手迹象。

曾刚指出,邮储银行在资金运用端,尤其是贷款方面起步较晚,已有的贷款也集中在小微领域和个人零售贷款方面。因为储蓄资金充裕,它主要的资金运用渠道是作为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批发者,把资金交给其他银行来使用,这在银行业中显得独一无二。

通过近些年的公开资料可以注意到,邮储银行的一大贷款流向是政府项目。

上市报告显示,邮储银行最大的单一借款人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贷款2431亿元,占全行客户贷款总额的9.1。

据邮储银行2014年的社会责任(CSR)报告,其贷款给铁路行业2515亿元,支持重大铁路建设项目;电力行业1027亿元,为五大电力集团及国家电网融资;公路行业542亿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205亿元。除此之外,还支持保障房建设,这部分贷款累计达到36亿元。

曾刚认为,此类专项建设基金的贷款投放不完全是政策性的任务,也是商业化的理性选择。目前,商业银行都愿意跟政府打交道,开始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看作重点投资方向,因为风险较低。

小额贷款,是邮储银行的一大重要方向。王君认为近期适合邮储银行发展的一条路径,是为一些做零售的机构提供批发资金。在民间金融市场,有上万家小贷公司以及 P2P行业洗牌后留下的较为可靠的平台,这些公司都迫切需要来自市场的资金,这个时候如果有批发性质的机构对此类机构进行评估、批发资金,就会产生杠杆效应,补充政府与民间、大型与小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空白。

同类的经验

纵览全球金融市场,邮储银行并非特例,在日本和美国都能找到它的同类。

日本邮政银行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存款持有银行”,总资产约2.07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家庭储蓄总额的30。储蓄是日本邮政银行的绝对主导业务,同时兼有小额贷款业务,其特色则在于通过强大的全国性ATM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国际银行卡和信用卡提取现金。

2015 年11月,日本邮政集团在东京证券交易所IPO,募集约120亿美元资金,创下该年度全球最大IPO案。作为日本邮政旗下邮政、银行、保险三大业务中的领头羊,日本邮政银行为其母公司IPO立下汗马功劳。开盘之初,日本邮政银行收到5倍于公开发行股数的买盘竞价,股价大涨15。

日本邮政银行于1875年成立,最初作为政府部门运作,与中国类似,日本邮政最早没有设立专门的银行机构,只是开展了相关的邮储业务。早期,日本邮政储蓄资金统一由大藏省(财务省)运作,投入政府“财政投资融资计划(FILP)”,为公共项目和基础建设等提供融资。截至2001年,FILP涉及金额达3.3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82,日本邮政也被人称为日本的“第二财政”。

2001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提出对日本邮政事业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并称其为“明治维新以来最重要的改革”,邮政银行私有化顺理成章成为改革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日本邮政银行正式成立,成为日本邮政重组的重要部分。根据《邮政民营化法案》,2017年前,邮政储蓄银行必须完全实现民营化。

与日本邮政银行相比,美国富国银行的发展路径对于中国邮储银行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富国银行创立于1852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通过并购、整合第一洲际银行、西北银行和美联银行,最终跻身美国最大商业银行之列。

在摩根、花旗等银行纷纷转向投行业务时,富国银行仍然坚持深耕传统业务,不依赖复杂衍生品或借来资金进行高风险交易,因而平稳度过2008年次贷危机。

2015年第三季度,受市场形势波动和持续低利率政策影响,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营收大幅下降,富国银行反而分别实现了营收与盈利3.15和1.22的双增长。2015年7月,富国银行超过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放贷机构。

与这些显赫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国银行保守稳健的盈利模式和相对单一的业务条线,著名投资人巴菲特评价它:“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做到这么庞大的规模还能具有独特性”。

与邮政银行点多面广的特点极为相似,富国银行也将触角深入到最基层,建立了全美数量最多的银行网点。在此基础上,富国银行着重发展小微贷款经营模式。通过其零售金融商店(营业网点),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设计房屋抵押贷款、商业贷款、财富管理等八十余种产品,已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t.kanshangjie.com/r4

相关阅读

  • 海富通基金6月26日财经要闻-海富通货币

  • 百色金融新闻网财经要闻
  • 海富通货币,国内新闻1、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助力小微企业。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