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银米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银米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银米》主要内容是银米,——读小说谈谋略之五《红楼梦》第五回,作者描写到,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关于王熙凤的,画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读小说谈谋略之五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描写到,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关于王熙凤的,画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而戚序本在“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一句下面,有小字批注:“拆字法”。

后来的“红评”文章皆以“拆字法”去猜解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而因为猜测、推论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解释。

比如,高阮在《读〈红楼梦〉杂记二则》中就提出他的看法:“‘从’就是三从四德的从,‘一从’是指熙凤闺中和初嫁守其妇道的时代。‘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令,‘二令’是指王熙凤执掌家政操纵一切的盛日。‘人木’就是休弃的休,‘三人木’是指凤姐时非事败致遭遣归的末路。”这解释有些道理,被不少读者称赞。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话主要是暗示凤姐和贾琏的感情和婚姻关系。一开始,他们两人是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甜甜蜜蜜,夫唱妇从;之后,由于贾琏花心,凤姐对贾琏彻底灰心,而贾琏视凤姐为他寻花问柳路上的障碍,二人的关系渐渐冷下来,冷眼相视了;“三人木”是“休”字,凤姐和贾琏的婚姻和感情生活彻底“休”了,无可挽回了。这是不少评论者比较一致的看法。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说的是,王熙凤“依从”贾母、王夫人的“二令”旨意,精心操办了宝玉的婚事,导致了宝玉、宝钗和黛玉三人皆“休”了,“没了”,即是“三人休”:“一指宝玉结婚时,黛玉气绝而归离恨天,没了;二是指宝玉洞房内发现娶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顿感上当受骗,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和尚,对贾府而言,宝玉没了;三是指宝钗婚后独守空房,处境尴尬,郁郁寡欢而早逝,也没了。”(参看于心的《另解“一从二令三人木”》)这种说法有新意,但有的人不同意,当然,这也挺有意思的。

笔者认为,从凤姐与贾琏的感情婚姻关系去解释“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些道理,但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含义不太可能仅限于感情方面,应该有更深的意思,所以,笔者的解释是:“一从”是指王熙凤在初期,处事主要是顺从于贾母和王夫人的主张,还不敢自作主张,不敢背着王夫人等去做些见不得光的事,没有那么胆大妄为,而当她掌权管事之后,渐渐地胆子大起来,敢自作主张了,对人也态度大不同了,这就是“二令”,即“冷”的意思,高居管理位置,无情、冷酷,盛气凌人,不顾情面,做事很绝,敢做违规的事了;最后,“三人木”是“休”字,凤姐干的坏事败露了,贾府也落败,贾府万事皆“休”了。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

王熙凤

所以,王熙凤执掌管理权之后,她确实是变得越来越张扬、霸气,对人对事也比较冷酷,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霸气和冷酷就是她的管理特点,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这也即是王熙凤的管理风格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王熙凤是如何走上管理岗位,她又是如何推进管理策略,落实管理措施的呢?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是谁推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贾府虽是豪府,但豪府也有豪府不顺的时候,有一个时期,不顺的事接连出现,宁国府尤夫人病了,秦可卿去世了,府中慌慌乱乱,宁府里的花花公子、好色之徒们对此乱局都不想插手,怕担责任,也怕苦怕累,再说,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处理此乱局。此时,宁府着力在物色人来负责处理乱局,贾宝玉知道了,便隆重地推荐了王熙凤。众所周知,宝玉虽然年轻,但他是贾府中颇受长辈宠爱的重点人物,他虽然也属于“无才可以补青天”的高贵少爷,但他的聪明和眼光还是受到众人的肯定的,宝玉与凤姐的关系不错,他对凤姐的能力非常了解,所以,宝玉对凤姐的推荐很有力度,而且,这一推荐得到了宝玉的母亲,贾府的关键人物王夫人的默许,有了宝玉和王夫人这两票的支持,王熙凤就有戏了,况且,王熙凤生性就好强,又乐于表现,有这样抛头露面的机会,她岂能放弃,所以,王熙凤就站出来,表示愿意接手宁府的事务,挑起管理重担。此时,宁府的家族领头人贾珍正愁找不到合适选人来帮他管理乱局,见有王熙凤出山,他非常高兴,贾珍对凤姐是很了解的,他相信凤姐有能力把事情管好,凤姐愿意出面料理宁府丧事,这也正是贾珍非常乐意的好事,凤姐协理宁国府的事,也就这么成了。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

凤姐讨好贾母

王熙凤此时出场是有底气有实力支持的,首先,有宝玉的推荐,加上贾母平时对她的欣赏,她就获得了贾府中关键的“一老”和“一少”的支持,要是遇到麻烦事,她可以请这老少两人出面,不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其次,有王夫人的默许,就等于凤姐得到了她娘家力量的支持,其实,王夫人默许凤姐出山,也有让凤姐出来显示她王家很有能人的意思,这对于巩固王夫人在荣、宁两府的地位是很有帮助的;再次,凤姐有贾珍的赞同和支持,就等于有了治理宁国府的尚方宝剑,凤姐也就有了管理宁府的人事和财务方面的授权,再说,贾珍马上为凤姐立威信,他特意命人每天将上等菜肴送至凤姐的处事厅,为凤姐撑腰,也是对她进行鼓励,有贾珍的授权和撑腰,凤姐就很顺利地打开了管理的局面。

可见,新任的管理者(凤姐),有关键人物的推荐(贾宝玉),有实力人物的支持(王夫人),有实权人物做靠山(贾珍),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管理开局的第一步,这一步走不好,要管理好怕是有难处的。

第二,王熙凤是如何推行她的管理措施的?

一走上管理岗位,王熙凤所面临的是宁府的混乱局面,府中事务乱成一团,没有头绪,不成体统,而凤姐有了有实力有权力的人支持,她胆更大,气更足,才智也发挥得更好了,凤姐毕竟是凤姐,“凤辣子”不是白叫的,凭她的慧眼,她一下子就看出了乱局的根本问题之所在。凤姐对杂乱的局面进行一一归纳,她说:“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指出:“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凤姐一进宁府,便能看到乱局形成的本因,足见凤姐看事很准,思维清晰,眼光独到,这是一个厉害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凤姐确实相当高明。

针对着理出的乱局头绪,凤姐对症下药,一一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一是查核人口,摸清底细;二是定下规矩,树立威信,令行禁止;三是包干到人,一人一岗,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四是订造簿册,仔细登记,定量管理;五是身体力行,有错必罚,绝不让下面徇私舞弊。

如此精准而又周详的管理策略,即便是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也是非常切实和高明的。凤姐一就任,就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很可贵。她以“法”治“乱”,这可谓是切中要害,治标又治本。经过“凤辣子”雷厉风行、铁面无私的一番整治,宁府的面貌焕然一新:“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此番出手,表明了王熙凤确实是一位杰出管理人才,难怪小说的作者感慨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王熙凤这位“管事媳妇”的管理方法确实是很值得学习的,他深入了解宁府所存在的问题,在杂乱的局势中理出头绪,对症下药,并从最关键的地方入手,依法实施其管理措施,铁面手段,周全策略,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凤姐在宁府初露锋芒,便有如此成就,堪称为典型的管理案例。

第三,王熙凤是如何执行赏罚措施的呢?

王熙凤心理非常明白,实施管理,定规矩十分重要,她不仅仔细定了规则,而且还着力强调规矩的权威性,决不允许例外。上任伊始,凤姐就召集宁国府各管事的开会,并严肃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凤姐这说得让下人再也无话可说了,有贾珍的授权,她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既托了我……”,而且,她还大胆地拿宁府的奶奶来说事,“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很有效的立威方式,于是,她可要六亲不认了:“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语词严厉,铁面无私,气派凌厉,活脱脱是一个极冷酷,敢做绝的主,谁敢惹?第十四回写凤姐严厉处罚一迟到者,以此来“杀鸡吓猴”,她对违规者说:“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着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不如现在罚的好。”说完,她顿时拉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她掷下宁国府的对牌,要宁国府的大总管来升,革迟到者一月银米。如此一来,众人皆知“凤辣子”的厉害了,此后,“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有规可循,方能令行禁止,凤姐深谙此道。在凤姐的严厉治管下,宁国府的乱局彻底改变了,人归位,事顺当,面貌一片新。因而,宁府“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至此,“有脸者服钤束,无脸者求上进。”

王熙凤的管理真的非常到位,就职演说先给个下马威,抓住“首犯”来个“杀威棒”,让“规矩”成为铁的规矩,这就能保证有规必遵,违规必罚,如此,管理指令也才能推而有效。例子非常精彩,写进管理教科书也不显逊色。

第四,王熙凤是如何落实“责任制”的呢?

王熙凤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她十分精明,她是不会糊里糊涂就出手实施管理措施的,为了在推行管理前做到心中有数,她先做了调查和准备,上任之初,她便命丫环彩明订造账册,对所要开支的项目,预先作好估计,并要求家仆拿来花名册查对,以弄清家底。这有点儿像现代管理中的“预算控制”,预算好了才不会失误。而在发放实物时,凤姐“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做到“某人该管某处,某人该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比如,当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来领牌时,要先呈上“贴儿”,凤姐便命丫环彩明念“贴”,她听后便知其中有两项超支,便掷回贴子并严加斥责。这“贴儿”就如同现代的“采购申请单”,所有的“贴儿”都已有彩明的预算做参照标准,根据“贴儿”发放实物时,又须经凤姐亲自审定,超过预算范围或冒领多领的,一概被否决。同时,凤姐还根据“贴儿”的预算记录,来判断哪些实物该领而又未领的,以此来督促下属要按时执行该做的事。有偷懒的,决定是逃不出她的眼睛的,她说:“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这也是很巧妙的“预算控制”,凤姐确实是“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女中豪杰。

为了落实责任,保证执行有力,使管理目标能无折扣实现,凤姐很出色地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到宁国府一上任,凤姐就要求宁国府各类人员,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把任务落实到人,她让那些管事干事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允许相撞,也不能偷懒。在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时,她将办丧的事和家务杂活进行仔细分类,并按任务大小实行定员定责,以四人到四十人为一组,各组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只要求他们按规定完成任务,别的事一概皆不用管,即是说,分内之事绝对要办好,分外的事一件也别去管。做不好就要受罚,“要少了一件四人分赔”,“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问这看守的赔补”。职责分工之后,“众人自然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前只捡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事没个招揽……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去接客。这些无头绪、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次日一概都蠲了”。

此外,为了监督责任得到彻底落实,凤姐还把授权和审核这两项大权抓在手里,亲自掌控,而将执行、记录和保管等交由下面的管事者去做,而且,她还把不相容的职责分由不同人来承担,例如:丫环彩明为记录员,另外又选人分别当采购员,库房保管员等。有一次,王兴媳妇要去买线,得先向凤姐报称“领牌购线,打车轿”,然后将一个“贴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贴”,知数目相符后,命彩明登记,然后她才取荣国府的对牌掷下,令王兴媳妇方去采购……,待王兴媳妇交过牌,取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予领取。这样的采购过程,财务控制非常严密,形成了互相牵制监督的管理机制。

凤姐的这一套管理简直就像是按照公司法来执行的,有预算,有清单,有登记、采购、仓管和监督等方面的分工,还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仔细理一理,读者可以从凤姐的管理方法中学到不少。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

凤姐

第五,王熙凤是如何“让钱生钱”的?

王熙凤不仅在“协理宁国府”中有精彩的管理表现,而且,在个人理财方面,她的精于计算的风格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在大观园里,要讲精明和贪婪,王熙凤当数第一,无人能超越。府里的人称她是“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而这“一万个心眼子”在打理自己的私房钱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王熙凤用了一招打“时间差”的手法,盘活现钱,尽可能地获大利。她抓住一切机会克扣丫环们的月钱,预支贾府的钱或迟发丫环们的月钱,而将这些钱拿出去放高利贷,从中获利。此外,王熙凤还非常大胆地挪用老太太(贾母)和太太(王夫人)的钱。第三十九回中有袭人与平儿的一段对话很精彩,袭人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到袭人跟前,又见无人,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从这话里可以看出,凤姐何等精明和狠辣,她先替贾府发了月钱,而钱却没有发给老太太、太太,而是凤姐自己拿出去放贷了。平儿这回把凤姐放高利贷的底细透露给袭人了。平儿继续说:“……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她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她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显然,就理财方式讲,凤姐“让钱生钱”,使闲置的钱滚出利息来,方法是没有错的,如果利息不是过高的话。问题在于,她克扣丫环们的钱,挪用了贾母、王夫人的钱用以当自己“生钱”的资本,这就不仅是很大胆,而且也很无耻,所以,在“让钱生钱”方面,凤姐可谓是“机关算尽”。连平时比较低调的李纨都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她指着凤姐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指责得很有道理。大闹宁国府时,她也没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从中就赚了二百两。王熙凤自己也已意识到,她那么精算地敛财是很令人讨厌的,他对平儿说:“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即放高利贷),都要生吃了我呢。”

其实,王熙凤不择手段地理财赚利是非常不地道,她精明过头了,走上邪门歪道了,到头来,真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根据判词推论,王熙凤可能使触犯了律法,或许与弄权铁槛寺一案有关,招来祸患了。而且,她放账取利、重利盘剥,事发之后,令贾琏蒙羞,被贾政怪罪,且历年积蓄,一朝抄尽,她自己也很悔恨,感到:“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机,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落在人后头。”(参见第一百零六回)有人描绘了凤姐的结局:贾府被抄家,贾母死了,王熙凤坏事做尽,威权失尽,贾琏对她冷淡疏远了,后来休了她将她送回南京,最后她郁忧重病而死了。

请看看高智商高颜值的少奶奶,是如何执掌豪府管理大权的(上)

左右逢源

第六,王熙凤在管理方面有什么缺陷呢?

首先,王熙凤几乎不识字,缺乏文化修养,这使得他在理家管理过程中粗鲁有余,宽容不足。同时,她处事凌厉,决事果断,但不够耐心;她敢作敢为,但不讲方法,得罪了很多人;其次,她很聪明,很有心机,但不顾任何道义,不择手段,她把她的聪明才智全用在使阴辣计策和阿谀奉承上面,她设毒设相思计,害死色鬼贾瑞;她弄权铁槛寺,大赚黑钱;她对使诈害尤二姐,十分狠毒。她奸诈狠毒,毫无顾忌。她有一句名言:“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真的是鬼神也难挡她的道,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再次,她以上欺下,对看不顺眼的丫环、奴仆,他暴君式地对其进行施虐,非常恶毒,还有,对有碍于自己利益的人,她施毒计以予打击。此外,她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对贾母、王夫人讨好逢迎,拍尽马屁。最后,她对人多疑,不信任人,就连对她绝对忠实的心腹丫环平儿,她也怀疑和防范,她唯一知心的朋友只有秦可卿,可惜死得早了,她没有交心的人了。

最后,听听《金陵十二曲》那首写王熙凤的《聪明累》,它唱出了凤姐,也唱出了贾府凄惨的结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