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又一位手持iPhone的乘客停在了地铁闸机前。显眼的扫码机正在提醒每一位乘客:试试手机支付。
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很多人习惯了:掏出手机——打开扫码App——过闸机,手机扫码正在取代地铁卡。
只是很多iPhone用户不知道,Apple Pay其实也可刷手机过闸——利用NFC技术,一触即可,不需解锁手机或者扫码App,至少节省30秒。
今年是苹果支付诞生的第四年,入华超过两年。尽管各种型号的iPhone在中国累计拥有四分之一的市占率,Apple Pay的使用者仍少得可怜。
经过2017年7月的一轮疯狂补贴,Apple Pay的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也不足1%。全球的iPhone用户中,开启Apple Pay服务的比例仅为16%。
是什么阻碍了Apple Pay?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Apple Pay,发布于2014年秋季。iPhone6、iPhone6Plus成为首代内置NFC、支持苹果支付的iPhone手机。作为一项近场通讯技术,NFC能实现电子设备在十厘米以内数据交换,可用于POS机刷卡、地铁卡、门禁卡等。
诞生之初的Apple Pay备受瞩目,甫一上线,即有美国运通、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Capital One等银行提供支持。
2016年,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上线当天即有3000多万张银行卡绑定。然而一年之后,市场份额寥寥无几,绑卡量也被质疑成“僵尸数据”。
并非是Apple Pay不好用,事实上,与地铁刷卡一样,NFC付款只需轻触,比二维码更快捷。在外媒《连线》的解读中,Apple Pay引入令牌化系统,安全性也比传统信用卡和二维码更高。
症结在于使用成本。
在支付宝和微信的推广下,普通商户使用二维码收款,学习与资金成本几乎为零。使用ApplePay则需特定NFC设备方可收款,即贴有“银联云闪付QuickPass”标志的POS机。该设备的普及率不及普通POS机的二分之一,大多商户的使用意愿不强。
对于用户端,使用Apple Pay的前提是拥有一台iPhone手机,这已筛掉四分之三的消费者。
NFC一度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未来,可惜,受制于各品牌硬件之间无法打通的壁垒,使二维码支付后来者居上。
苹果试图扭转这一局势。2017年7月18日至24日,Apple Pay在国内市场首次展开大规模补贴活动,在星巴克、家乐福、必胜客、罗森便利店等28家线下实体店,以及京东、携程等16家线上平台,实施低至5折的促销优惠。
这一轮“烧钱”总额达到3000万元,水花却相当短暂。北京商报等媒体线下调研发现,补贴过后,各门店的Apple Pay使用情况很快回落,当年8月的数据显示,其市占率仍不足1%。
苹果支付有未来吗?
步履维艰的Apple Pay,究竟对苹果有何作用?
最直接的贡献:收入。近两年,苹果的硬件销售增长已在放缓,未来能否再有爆款产品尚不明,服务业务已成为其业绩的最大增长动力。
在美国,Apple Pay对每笔信用卡交易收取0.15%手续费。苹果2018年Q2财报显示,由Apple Pay、Apple Care等服务产品贡献的收入总额已达到92亿美元,接近iPad和Mac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率达到31%,高于硬件销售增幅。预计2018年,服务板块收入占比将提升至15%,仅次于“金主”iPhone。
2018年5月,苹果传将与高盛联合发行信用卡,以Apple Pay命名,于明年年初发行。《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透露,与高盛达成协议后,苹果对该联名卡的抽成可能是普通卡的2倍,这将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收入。
不久,《华尔街日报》消息再称,高盛在与苹果协商贷款服务,为1000美元的iPhoneX提供等值贷款,利率低于信用卡分期。
更长远的作用是数据储备。Apple Pay的使用,可以积累消费行为、用户偏好、消费场景和地点等多项数据,对日渐重视“服务收入”的苹果而言,无疑是重要资源。
事实上,全球范围看,Apple Pay的增长也可以算“符合期待”。
2016年,创投公司LoupVenture曾预测,仅8%的iPhone用户会使用该功能;2017年底,Apple Pay的实际开通率达到16%,新用户开通率为30%。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苹果将会降低对Apple Pay的推广,即使是在屡败屡战的中国市场。
今年4月,苹果在iOS 11.3的版本中Apple Pay新增了交通卡功能,初步支持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不仅比扫码过闸机更为快捷,与其他手机品牌的NFC交通卡相比,还额外拥有旧卡“余额转账”的功能。
只是,尽管体验优秀,放眼望去,地铁闸机前的iPhone用户们,仍在习惯性地寻找手机上的扫码App。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