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投资 > “合法”买官有可能吗?-拾财贷

“合法”买官有可能吗?-拾财贷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投资

最新资讯《“合法”买官有可能吗?-拾财贷》主要内容是拾财贷,张培山时拾史事古代卖官叫作“赀选”,即“卖官鬻爵”,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财货就能拜官授爵。“卖官鬻爵”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南朝梁朝沈的《宋书邓琬传》:“琬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较。,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张培山 时拾史事


古代卖官叫作“赀选”,即“卖官鬻爵”,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财货就能拜官授爵。“卖官鬻爵”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南朝梁朝沈的《宋书 邓琬传》:“琬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较。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

最早的卖官人是皇帝。其实不用惊讶,整个王朝是皇帝的,皇帝想要做什么都行,卖官这种现象也就并不鲜见。从秦始皇首开卖官先河开始,许多朝代更将卖官公开化。随着朝代的变化,“卖官鬻爵”制度也不同。


“合法”买官有可能吗?



秦朝 秦始皇首开卖官先河。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史记·秦始皇纪》中说道:“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当时蝗灾大疫,秦始皇下令,准许百姓交纳粟米够千石者,晋爵位一级。即每交纳1千石粟,可以授予爵位一级。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秦国首次变法时制定20级爵位。秦朝时期的爵位在官场上的重要性是大于官,“爵”被视为地位之根本。拥有爵位,就等于拥有许多权益,包括益田宅、给庶子、赐邑赐税、免除徭役、豢养家客、减刑抵罪、赎取奴隶等,这明显比居官俸禄要优厚得多了

那么买到一个爵位需要多少人民币?秦朝买官不用钱,需要上缴粮食。所以,我们需要换算一下。有学者已经算好了两者的等价关系,我们来看一下:“粟不能直接食用,去皮后才是可以食用的小米,粟、米之间的比例约为1比0.6,1000石粟便是600石小米,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约为21吨小米。按目前的小米的行情折算成人民币,约10.93万元至12.33万元人民币。”如果想在秦朝谋个官职,你只需交纳1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得到最低一级为“公士”爵,相当于现在的村干部或者小科员。但是,秦时不是所有官职都可以买到,像“三公”这样的高级别爵位是不出卖的。

汉朝,开设卖官交易所。皇帝卖官现象从秦始皇首开,之后一直都有,但仅是偶尔为之。汉代买官卖官达到新的高峰,买官卖官市场更为成熟。汉武帝时,连年征战、穷奢极欲,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弥补用度,汉武帝允许买官和犯法者以钱赎罪。《汉书·贡禹传》记载:“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宦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买官已不再收粮食,直接收钱。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朝廷开卖武功爵,但仅买到第八级的“乐卿”,爵位没有什么实权,仅是一个名称,买者较少。为了更好地充实国库,朝廷便给买武功爵的人试着授以“实权”。价格从第一级17万铜钱,每级多加2万铜钱,1个铜钱就是现在说的1文;1万铜钱在当时等值于1斤黄金。这样算来,17万金就是17斤黄金,相当于现代的8.5斤黄金。以每斤黄金约17.5万元的价格换算,一级武功爵要花费人民币148.75万元。虽然买官价钱高,但当时人们买官还是很积极的。汉武帝的官有权,经过“文景之治”,西汉老百姓富起来了,民间大款多,人们有钱之后,想要的就是权力。

历史上堪称“顽主”的汉灵帝,更将买官卖官市场化。一生最爱钱、酷爱做“生意”的汉灵帝,用搜刮来的珍奇异宝,在自己的后宫专门开辟了“宫中市”,效仿民间的市场。更将他对商业的爱好发展到卖官鬻爵的方面,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


“合法”买官有可能吗?



交易所里什么官职都可以出售,不过除了皇帝的位置,汉灵帝亲自制定卖官的规定:“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卖官推行了竞标法,求官者可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就可中标上任。”汉灵帝卖官花样百出,不放过任何机会,想买官却又没钱者甚至可以“打白条”上任。汉代有名的清官张释之,也是“以赀为骑郎”,后升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连功劳很大、声望很高的张温、段颎等人,也都是先交足了买官的钱,才登上公位的。《资治通鉴》记载:“张温等虽有功勤名誉,然皆行输货财,乃登公位。”导致后来更变本加厉,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想做官的人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只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唐朝,皇后私底下卖官。唐玄宗登基后,努力扭正前朝以来卖官鬻爵的弊端,削除冗官,调整官吏队伍的组织结构。其中最有力的一项举措,是下诏废除斜封墨敕官、员外、试、检校等各种非正途选拔的官员。如此,节省了俸禄,减少了财政开支;维护了官僚队伍的纯洁,恢复了正常的选官制度;改变了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使政府机构得以运转灵活。

《隋唐史》中岑仲勉就此评论说:“政治不走上轨道则已,如其走上轨道,则泛滥之破格,实不可以经久。盖偶然破格,故任何时代所不免,而一般循资,则为任何时代所不能打破。更析言之,政务上之破格,有时或收效甚宏,常务而破格,势必引生不良之后果。在封建时代,人人得躐阶而进,更无异于奖励钻营,姚崇上玄宗十事,其一即请停罢斜封、待阙、员外等官,开元初叶所以致治,未始不由于此。”虽然皇帝亲自整顿“卖官鬻爵”,表面上皇权和官员卖官现象减少,但是私底下,背着皇上,官员“卖官鬻爵”现象越来越严重。唐朝韦皇后和她女儿安乐公主联手卖官,只要交上足够的银两,母女俩就用皇帝的名义通知中书省发布“任职书”。

唐昭宗时的韦贻范拜相,靠封官许愿的手段捞钱,货未出手,先收订金,其部下刘延美为从他手中买官借了巨额高利贷。可没等到兑现,韦贻范的母亲病死。依制丁忧三年,免职回家守丧。那些买官者纷纷吵上门来,要求退还买官钱。韦贻范无奈,守丧仅一月,便迫不及待要求提前恢复相位,好给那些买官债主封官晋爵。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卖官鬻爵”又由皇家出售。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起用李光弼、郭子仪为统帅,并求得回给的援军,合力对抗安史集团。但因“军用匾竭,常赋莫充”,于是乃于江淮、蜀汉地区诏权率贷及卖官爵,“以补时用”。《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肃宗即位,遗御史郊叔清等籍江淮、蜀汉富商右族昔畜,十收其二,谓之卒贷。……明年,郑叔清与宰相裴冕建议,以天下用度不充,诸道得召人纳钱,给空名告身,授官勋邑号;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商贾助军者,给复。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

清朝,买官卖官自由平等。到了清朝,官职已成为一种商品。“卖官鬻爵”也有了新的名称“捐纳”。捐官(捐纳、捐班)即为清政府公开推行的用钱买官制度。清朝吴研人在《俏皮话》中说:“某大人以捐纳致通显。初捐佐杂,既而渐次捐升至道员,俄而得记名,俄而补缺,俄而升官,俄而捐花翎,俄而加头品顶戴,历任至封疆,无非借孔方之力为之。”可见清朝时期买官卖官更开放,清朝也成为历史上唯一把捐纳作为仕官途径的朝代。

清时期规定,除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优伶等不得捐官外,其他人只要有钱,不管是偷、抢还是合伙凑的银子,也不管是市井无赖还是地痞流氓,只要够数,便可一手交钱一手交官职,而且货真价实。嘉庆年间就出现了比较滑稽的买官事件,《清史稿》载:“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五月丁亥,刑部疏,审明知府王树勋即僧明心,蒙混捐保职官。得旨:枷号两个月,遣戍黑龙江。”和尚花钱买官当市长,这让嘉庆很恼火,遂将和尚发配到边疆。卖官捐纳名目也繁多,赈捐、军火捐、海防捐、工捐、米捐、茶捐,等等。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仅山西一省,捐县丞的有12000人。乾隆时,还出现过白米20石可捐一个县丞。

自清朝中叶始至清末,清朝的捐纳制度出现了合法化。《清史稿·选举志》记载,捐纳可分以下四种:一是“捐实官”,只要捐了钱,即可到差或待机补缺;二是“捐前程”,即付了钱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即使一时补不上实缺,也可穿相应级别的官服,使用相应级别的车辆;三是捐考试资格,即付了钱即为监生,有了考举人的资格;四是“捐升迁”,即小官可以花钱买顶大乌纱,因犯错误被革职而丢了乌纱的,也可以花钱买回乌纱,官复原职。其次,范围极广,各级、各地均可以卖官,而且为了“竞争”,各省、各粮台还竞相削价“处理”官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更是公开卖官鬻爵,捐纳成为中央及各省地方军饷的重要来源。但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从事卖官鬻爵的行为收敛了许多。虽然在买官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价码却高了许多。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相关阅读

  • “合法”买官有可能吗?-拾财贷

  • 百色金融新闻网理财投资
  • 拾财贷,张培山时拾史事古代卖官叫作“赀选”,即“卖官鬻爵”,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财货就能拜官授爵。“卖官鬻爵”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南朝梁朝沈的《宋书邓琬传》:“琬性鄙闇,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